《明史·黄佐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长乐知县,以学行闻。景泰七年举于乡,入成均,与天下士讲肄,为文章必授经术,证时务,人尽逊谓弗如也。天顺癸未,疏正身正家六事,凡数千言。上之,触权贵,将得罪,赖礼部尚书王翱、户部侍郎薛远救之,瑜是誉日章。
正德中,佐举乡试第一。世宗嗣位,始成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陈初政要务,又请修举新政,疏皆留中。寻省亲归,便道谒王守仁,与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守仁亦称其直谅。还朝,会出诸翰林为外僚,除江西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闻母病,引疾乞休,不俟报竟去,下巡抚林富逮问。富言佐诚有罪,第为亲受过,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简宫僚,命以编修兼司谏,寻进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南京国子祭酒。母忧除服,起少詹事。谒大学士夏言,与论河套事不合。会吏部缺左侍郎,所司推礼部右侍郎崔 桐及佐。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言:“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进至相诟詈而佐及同官王用宾亦争觊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言从中主之,遂皆赐罢。
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最著。欧大任,字桢伯,顺德人。由岁贡生历官南京工部郎中,年八十而终。黎民表,字惟敬,从化人,御史贯子也。举乡试,久不第,授翰林孔目,迁吏部司务。执政知其能文,用为制敕房中书,供事内阁,加官至参议。
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平生撰述至二百六十余卷。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年七十七卒。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选自《明史•黄佐传》)
译文: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父黄瑜,曾任长乐知县,以其学问、德行闻名于世。景泰七年,乡试中举,进入成均馆,与天下读书人论道,写文章必定传播经术,判断时务,大家都认为不如他。天顺癸未年,向朝廷上疏正身正家六件事,共几千字。奏章献给皇上,触怒权贵,即将获罪,幸亏礼部尚书王翱、户部侍郎薛远救了他,黄瑜的声誉一天比一天显扬。
黄佐于正德年间乡试第一名,至世宗即位后才举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初授编修,陈奏世宗即位后应进行的重要政务,又建议实行新政,这些奏章均被扣留下来未进呈皇帝。不久,省亲回家,便道拜见王守仁,与他谈知行合一的学术理论,相互辩驳,守仁也认为佐耿直信实。还朝恰逢朝廷要将诸翰林调出京,在外任职,于是佐调任江西佥事,很快又任广西督学。闻母病,请求退休,不等朝廷批准就走了,朝廷将他交巡抚林富问罪。林富认为,佐擅自离职确实有罪,但这是为亲受过,情有可原,不必判罪,只是令他退休。
黄佐在家住了九年,又起任为朝廷官员,命为编修兼司谏。不久进升侍读,掌管南京翰林院。后召回北京为右谕德,又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母亲去世,他服孝期满,起任少詹事。拜见大学士夏言,与他讨论河套的事,两人意见不合。正逢吏部左侍郎缺任,有人推举黄佐及礼部右侍郎崔桐。给事中徐霈、御史艾朴都认为“:桐与左侍郎许成名竞争该职位,以至于相互辱骂;而黄佐与同官王用宾也争想谋此职位,唯恐对方占先;最好都不任用。”夏言居中决定:都不任用。
王佐的弟子大多以德行功业自我鞭策,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等人的诗歌名声最响。欧大任,字桢伯,顺德人。凭借岁贡生的身份历任南京工部郎中,八十岁去世。黎民表,字惟敬,从化人,御史贯的儿子。乡试中举后,很久也没中进士,被授为翰林孔目一职,升任吏部司务。当权者知他文采不错,就让他拟写敕书,在内阁做事,升官至参议一职。
佐的学问是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但关于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平生著述有二百六十余卷。其《乐典》一书,自称透露了自然界之奥秘。终年七十七岁。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译者/尹瑞文)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