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日:“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侯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 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日:“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太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②中书因侯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答案:
(1)C
(2)B
(3)B
(4)①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
②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
解答 (1)C “士”为名词,作“荐”的宾语,“士”后断句,排除A、B;“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其前断句,排除D.
(2)B 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未能及第者。
(3)B “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的不是李孟。
(4)①幸:皇帝到某地,驾临;访:向人询问;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称呼他的名.句子翻译为: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
②因:根据;免除;捐:德:感激,感恩.句子翻译为: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
参考译文:
揭傒斯,字曼硕,是龙兴(今江西南昌的古称)富州人。他的父亲揭来成,是宋时的乡贡进士。傒斯幼时家贫,读书有为刻苦,白天黑夜一点都不懈怠,父子二人互为师友,他因此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很早就有文名。大德年间,他渐渐到相汉一带游学。程钜夫、卢挚先后任湖南廉访使,都很器重他,程钜夫因为这把堂妹嫁给他为妻。延祜初年,程钜夫、卢挚一次向朝廷推荐他,朝廷特地任命他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当时平章政事李孟监修国史,读了揭傒斯所撰写的《功臣列传》,感叹说:“这才可以称之为史册呀!”升职应奉翰林文字,仍然兼任编修,(后来)调任国子助教,又留任应奉翰林文字。回家探望母亲,不久有被召回。傒斯共三次入翰林院,朝廷的事情和礼仪,他没有不熟悉的。集贤学士王约说:“与傒斯谈论治国之道,能让人深受启发,如果把政事给他(处理),应当没有他不能做的。”天历初年,开设奎章阁,傒斯首位被选拔为授经郎,来教授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和大臣的子孙。文宗时常临幸奎章阁中,有咨询的问题,傒斯的回答总能符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经常称呼他的字而不称呼他的名。每逢中书上奏任用有学问的读书人,皇上必定问道:“这个人的才能与揭曼硕相比如何?”私下还拿出傒斯呈上的《太平政要》给御史台的长官看,说:“这是朕的授经郎揭曼硕进呈的。”揭傒斯就是这样受皇上亲近看重的!
富州本地不产黄金,官府被奸民的言语蛊惑,为他招募淘金者三百户,而且让那个奸民统领他们,散开去其它郡,开采黄金献给官府,每年的赋税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那个奸民死后,那三百户采金者活着的没有十分之一了,又不能赖以维持生活,有关部门就责成那些为官府服役的人代替淘金户缴纳赋税,老百姓很多因此而财产尽失。揭徯斯向行省大臣进言,于是官府就免除了这项赋税,老百姓依靠他的进言得到解救,富州人至今还感激他。傒斯年轻时处境穷困,侍奉父母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一定让父母高兴,有了俸禄收入后,穿的吃的稍微超过以前,总是悲伤地说:“我的父母不曾享用这些衣食呀。”所以,(傒斯)平生清廉俭朴,到老也没改变。(傒斯)非常重视兄弟之情,从来不说影响兄弟情谊的话。傒斯在朝廷上虽然担任闲散的官职,却注重推荐有才能的人,他宣扬别人的善行唯恐慢了,如果听说官吏贪污或为害百姓,就特别不避讳或者为他们掩盖。傒斯写文章,叙事严整,语言简洁而且恰当;他的诗歌尤其清新美好细密;其书法,擅长楷、行、草等体,朝廷重要的册命文书和立了大功有盛德应该铭文纪念的,一定让他撰写。极远的地方,都敬仰他的名声,得到他的文字的,莫不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