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与王庠书》《又答王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庠
苏轼
轼启。远蒙差人致书问安否,辅以药物,眷意甚厚。自二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十三日,凡一百三十余日乃至,水陆盖万余里矣。罪戾远黜,既为亲友忱,又使此两人者,跋涉万里,比其还家,几尽此岁,此君爱我之过而重其罪也。但喜比来侍奉多暇,起居佳胜。轼罪大责薄,居此固宜,无足言者。瘴疠之邦,僵仆者相属于前,然亦皆有以取之。非寒暖失宜,则饥饱过度,苟不犯此者,亦未遽病也。若大期至,固不可逃,又非南北之故矣。以此居之泰然。不烦深念。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意所欲言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经说》一篇,诚哉是言也。西汉以来,以文设科而文始衰,自贾谊、司马迁,其文已不逮先秦古书,况其下者?文章犹尔,况所谓道德者乎?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某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
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贾谊、陆贽之学,殆不传于世。老病且死,独欲以此教子弟,岂意姻亲中,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喜抃不已。应举者志于得而已。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未必得也。如君自信不回,必不为时所弃也。又况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以卒远业。相见无期,万万自重而已。人还,谨奉手启,少谢万一。
(有删改)
又答王庠书
苏轼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贵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敷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日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佘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有删改)
[注]①王庠:苏辙女婿。这封信是绍圣元年(1094) 苏轼被连贬三次,最后落脚惠州,三年后,王庠派两人前往探视,等到两人返回时苏轼捎给王庠的。②贶(kuàng);赐予,赏踢。③抃(biàn):拍手,两手相击。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未遽病也            遽:突然
B.陆贾为之谋至矣         至:周到
C.以卒远业               卒:完成
D.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     堪:能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既为亲友忧             为击破沛公军
B.独欲以此教子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乃有王郎乎?            今君乃亡赵走燕
D.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重为乡党所笑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封信文字平凡质朴,情真意切,既对王庠的关心表达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的态度,还可看出作者对后辈的关切之情。
B.作者指出儒者的缺点在于多空话而少有实用之语,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只是志在考中罢了,所作文章也是千人一律。
C.第一封信表现了苏轼对于晚辈的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流露出他“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的人生感悟,这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D.在作者看来,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尽天下所有的书,所以一定要专心,每次选定一个方面研读,这样与涉猎者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大略 与近 岁 应 举 者 同 尔 亦 有 节 目文 字 才 尘 忝 后 便 被 举 主 取 去 今日皆无有 然 亦无 用 也 实 无 捷 径 必 得 之 术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犹尔,况所谓道德者乎?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
(2)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答案:
14.D
15.C
16.C
17.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日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18.(1)文章尚且如此,更何况所说的道德呢?至于你对周勃的评论,恐怕不正确。
(2)所以希望求学的人每次按照一个意图去读书,比如想要研究古今兴亡、治理得好坏(的经验教训)、圣贤的作用,只以这个意图去读书,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 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句意:怎么经得起你这才智出众的人的这般要求期望呢?堪:担当,承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让/介词,给,替。
B.介词,把/介词,凭。
C.副词,竟然。
D.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与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是天命论思想,体现的是苏轼消极的人生观,曲笔反映苏轼连贬三次后的沉重消极心情。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断句的能力。
句意:大致和近几年科举考试的内容相同。也有少量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才能低下名列榜后,这些文章就被主考官拿去了,现在都没有了,就是有也没有用。实在是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必然取得成就的方法。
“尔”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节目文字”是“有”的宾语,宾语后断开;“才尘忝后”表示原因,“便被举主取去”表示结果,应分别断开;“今日皆无有”中,“今日”为状语,其前断开;“然亦无用也”中,“然”表示转折,其前断开,“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
故本句断句: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 / 亦有少节目文字/ 才尘忝后 / 便被举主取去/ 今日皆无有/ 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18.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犹尔”:尚且这样;“所论”:对……评论,“然”:正确 。
(2)“学者”:求学的人,“意”:意图,“余念”:其他想法。
 
参考译文:
(一)
苏轼启。承蒙你远道派人送信问候安好与否,还送来药物,眷念之情十分深厚。从二月二十五日,到七月十三日,总共一百三十多天才到,水陆路程大约有一万多里了。我因为罪过被贬至远地,既让亲人朋友为我担忧,又让这两个人,万里跋涉,等他们回到家,这一年几乎要过完了,这真是你过分爱护我却加重了我的罪过。不过可喜的是近来你多有闲暇侍奉父母,生活安好顺适。我罪过大所受责罚轻,被贬至此地本来就应该,不值得说道。这里是瘴气引起疾病的地区,眼前死亡的人接连不断,但是也都有致病的原因。不是冷暖失调,就是过度饥饿或饱食,如果不犯这些毛病,也不会突然病倒。如果死期到了,本来就不可逃避,那就不是身处南北之地的缘故了。因此我在此地居住也感到闲适自若。不烦劳你深切挂念。
你前后给我看你写的文章,都有古代创作者的风采骨力,大致能表达你想说的意思。孔子说:“言辞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言辞到了能表达清楚的程度,就可以了,不能再加什么了。一篇《经说》,的确是这么说的。自西汉以来,把文章设为考试科目而文章开始衰微,从贾谊、司马迁开始,他们的文章已经比不上先秦的古书,何况在他们之后的人呢!文章尚且如此,更何况所说的道德呢?至于你对周勃的评论,恐怕不正确。陈平、周勃不曾有一天忘记汉朝,陆贾替他们谋划得已经很周到了。如果像你说的,先经营谋划,那么吕后察觉醒悟,诛杀这两个人,汉朝就灭亡了。我年轻时喜欢评论古人,老了以后,经历世事变迁,时常追悔过去言论的过错,因此乐意将这一点告诉你。
读书人的缺点,在于多空话但少有实用之语。贾谊、陆贽的学说,大概不能流传于世了。我老迈多病离死不远了。只想把这些道理传授给年轻人,哪里想到姻亲之中,竟然出了你王郎呢? 反复读你的来信与文章,高兴得不停拍手。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志在考中罢了。如今按规定的格式写的文章,一千个人都是一个法则,考官也讨厌这类文章,不一定考中.。如果你能自信、不改变志向,一定不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得失都有命数,绝对不可能改变呢?尽力坚持学习,来完成久远的学业。相见之日遥遥无期,你千万要自我保重啊。来人返回,郑重送上我的书信,稍稍表达我的些许谢意。
(二)
上次来信好几页纸称赞我,褒奖有些过分了,我年老多病,被废黜遗忘,怎么经得起你这才智出众的人的这般要求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记载抄录的户籍的沿袭变革以及题目等,大致和近几年科举考试的内容相同。也有少量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才能低下名列榜后,这些文章就被主考官拿去了,现在都没有了,就是有也没有用。实在是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必然取得成就的方法。但像你这样才智高能力强的人,累积学习好几年,自然有科举高中的方法,但这实际上都是天命。但我的意思是想要让求学的少年,每本书都要熟读数遍才算读完。书籍多得像水入大海,百科学问都有,以人的精力,不能全部都读到,只是要掌握其中所需求的那一部分。所以希望求学的人每次按照一个意图去读书,比如想要研究古今兴亡、治理得好坏(的经验教训)、圣贤的作用,只以这个意图去读书,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下一次再读一次(这本书),探求人物事迹、典故、法令制度、礼乐典章一类的知识,也像这样。其他的(方面)都仿照这样做。这个办法虽然迂拙迟钝,但是将来学成的时候,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与那些广泛地阅读而不求深入钻研的人不能相提并论。这远不是学术速成的办法,让你见笑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书黄筌画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
苏轼《黠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春在堂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隐士方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问养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贾谊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谏买浙灯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与王定国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人学没》阅读练习及答案
《屈到嗜芰》《屈到嗜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猪肉颂》《缹猪肉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论书》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寻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论范蠡》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魏武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天石砚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宋襄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谊论》《贾谊不至公卿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苏轼《贾谊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滟滪堆赋(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江瑶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记过合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教战守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庄子祠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兰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论范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韩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