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节选)
谨按唐太宗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曹寺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其余小臣布衣,亦时特赐召问。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臣伏见陛下嗣位以来,惟执政日得上殿外,其余独许台谏官及开封知府上殿,不过十余人,天下之广,事物之变,决非十余人者所能尽。若此十余人者,不幸而非其人,民之利病,不以实告,则陛下便谓天下太平,无事可言,岂不殆哉!其余臣僚,虽许上书言事,而书入禁中,如在天上,不加反复诘问,何以尽利害之实,而况天下事有不可以书载者,心之精微,口不能尽,而况书乎?恭惟太皇太后以盛德在位,每事抑损,以谦逊不居为美;虽然,明目达聪,以防壅塞,此乃社稷大计,岂可以谦逊之故,而遂不与群臣接哉!方今天下多事,将骄卒惰,财用匮乏之弊,不可胜数,而政出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隐私。),决之庙堂大臣,尤宜开兼听广览之路,而避专断壅塞之嫌,非细故也。伏望圣慈,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已许上殿外,其余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则天下幸甚。
凡为天下国家,当爱惜名器,慎重刑罚。若爱惜名器,则斗升之禄,足以鼓舞豪杰;慎重刑罚,则笞杖之法,足以震詟(zhé,震惊畏惧,使震惊恐惧)顽狡。此安危之机,人主之操术也。臣于前年十月内曾上言,其略曰:“议者欲减任子以救官冗之弊,此事行之,则人情不悦;不行,则积弊不去。欲乞应奏荫文官人,每遇科场,随进士考试,武官即随武举或试法人考试,并三人中解一人。亦使人人务学,不坠其家,为益不小。”伏乞检会前奏,早赐施行。
(节选自《苏轼全集》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B.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C.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D.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两省:唐、宋通称门下省与中书省为两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
B.台谏: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御史台是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朝另设谏院,直言君主过失,北宋开始设置专职台谏。
C.禁中:指帝王、宗室所居的宫苑,也作“禁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D.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举授予官职的人。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保任子弟一人为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英明的君主应该广开言路,即使不在门册名单之中的大臣,也应允许其不按规定时间得到引见。
B.作者认为能够上殿奏事的也就十余人,朝廷所知下情有限。况且,要是这十几个人没选好,就会导致听不到实情和真话。
C.作者认为前朝接见大小官员甚至普通百姓的制度一旦被中断,言路就会被堵塞,不利于国家治理大计。
D.作者认为宋朝选官制度有待改进,名器爵禄出之太易,导致官冗之弊越来越严重,但不宜削减任子,这样将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
(2)尤宜开兼听广览之路,而避专断壅塞之嫌,非细故也。
14.苏轼针对北宋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提出了哪三条谏言?请根据文意概括。

答案:
10.A句子翻译:“如果门册名单上没有姓名的大臣有急事上奏,都得让监门官与仪卫人员引见上奏,不许阻碍。”我由此知道英明的君主致力于增加自己的见闻,严防自己闭目塞听,即使不在门册名单之中的大臣也得以不按规定时间引见
11.AC(A项,“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错误。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C项,“禁中:指帝王、宗室所居的宫苑”错误。“禁中”不包含“宗室所居的宫苑”。)
12.D项,曲解文意,“但不宜削减任子”错误。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是让“任子”参加考试,激励他们求学上进,适当淘汰。
13.(1)(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了解下情,知晓外面的事情,也可以借此考察群臣能力的大小和 为人是真诚还是虚伪,并不是随便问问而已。
(2) 更应打开广泛听取意见、扩充见闻之路,从而避免专断与堵塞言路的嫌疑,这不是小事 啊。
14.①君主应开张圣听,广纳谏言;②明赏罚,慎重使用名器爵禄;③以才选官,解决官冗之弊。


参考译文:
唐太宗著《司门令式》写道:“如果门册名单上没有姓名的大臣有急事上奏,都得让监门官与仪卫人员引见上奏,不许阻碍。”我由此知道英明的君主致力于增加自己的见闻,严防自己闭目塞听,即使不在门册名单之中的大臣也得以不按规定时间引见。根据祖宗的制度,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近臣,尚书六曹、寺监两级官署的正副职大臣,有想要上奏的,及主管地方藩镇的官员、奉命出使的官员,出入辞见,都可以到殿上奏事。其他小的官员和平民百姓,也不时特地召见询问。(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了解下情,知晓外面的事情,也可以借此考察群臣能力的大小和为人是真诚还是虚伪,并不是随便问问而已。(但)我见陛下您继承皇位以来,只有主持政事的高官每天能够上殿,其余只允许台谏官及开封知府上殿,加起来不过十多个人,偌大的国家,不断出现的事件,决非这十多个人能够全面了解的。如果这十多个人,不幸是一些任用不当的官员,对民间的利弊,不能如实禀告,那陛下便以为天下太平,没什么事可说,岂不危险了!其余的文臣武将,虽然也允许上书言事,可是奏章到了皇宫,如同到了天上,不加以反复诘问,怎么能够摸清天下的利弊实情,何况天下的事有的是不适合用书写表达的,心思的精微,口头都难以准确全面地表述,何况写出来呢?太皇太后凭崇高的品德在位,事事谦让(交给百官),以谦逊不傲慢作为美德;即使这样,(君主)耳聪目明(透彻了解下情),来防止言路堵塞不通,这是国家大计,怎么能因为谦逊的缘故,就不与群臣接洽呢!现在天下正值多事之秋,民间饥荒、盗贼不断,周边外患四起,百姓劳苦,官员冗杂,将领骄横,士兵懒惰,财用匮乏等弊端,不可胜数,而政令出自内室,由朝廷大臣决策,就更加应该大开广泛听取意见、扩充见闻之路,从而避免专断与堵塞言路的嫌疑,这不是小事啊。希望皇上多与大臣商议,除了台谏、开封知府已准许上殿外,其余文武大臣按照旧制允许闲暇之时奏事,不愿对众人谈的,以及允许上殿出入辞见的,都恢复祖宗旧例,那对天下而言是极大的幸事。
凡是天下国家,应当爱惜等级名分,慎重施加刑罚。如果爱惜等级名分,那么即使是很少的俸禄,也能够来鼓舞豪杰;慎重施加刑罚,那么即使是用竹杖抽打的惩罚,也能够使顽劣狡诈的人震颤。这是安危的关键,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我在前年十月曾经上奏进言,奏议大意说:“评议者想要削减因父兄功绩而被授予官职的人来挽救官员过多的弊病,这件事做了,那么人之常情有人会很不高兴;不做的话,那么官员过多的积弊就不能去除。我想奏请那些因父兄荫而拟任文官的人,每遇科举考试,让他们随进士参加考试,拟任武官的人就参加武官或法人考试,并且三个人中应淘汰一人。这样使得人人都致力于学习,不使其家堕落,这样做的好处不小。”诚恳的请求皇上能查看我之前的奏章,能早一点颁布施行。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书黄筌画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
苏轼《黠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春在堂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隐士方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问养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贾谊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谏买浙灯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与王定国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人学没》阅读练习及答案
《屈到嗜芰》《屈到嗜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猪肉颂》《缹猪肉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论书》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寻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论范蠡》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钱塘勤上人诗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魏武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王庠书》《又答王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天石砚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宋襄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谊论》《贾谊不至公卿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苏轼《贾谊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滟滪堆赋(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江瑶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记过合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教战守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庄子祠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兰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论范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韩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