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掾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曰:“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黎元安宁,夷狄慕义。《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宜及嘉时,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候。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B.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C.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D.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指国都,复国是指让被驱逐的诸侯归复君位。
B.五年,即建武五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D.勒,雕刻。古人相信金石永固,故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以便流传后世,彰显功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纯为人敦厚谨慎,曾历朝为官。他历任侍中、太中大夫、大司空等职,王莽篡权时,很多人失去封地,他保全了封地,还位至列卿。
B.张纯善于统兵,得光武帝重用。光武帝派他统率颍川精锐骑兵,安定了荆州、徐州、杨部,又让他监督转运事宜,并督查各将营。
C.张纯为官清静无为,休养安民。他以西汉曹参为榜样,无为而治,任用名儒做掾史,并打通阳渠,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
D.张纯倡导尊崇礼义,教化百姓。他查考前代辟雍、明堂制度,并结合平帝时的一些讨论,提议设立辟雍、明堂来教化百姓,得到皇上的批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
(2)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
(3)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
10.B
11.A
12.D
13.(1)张纯历代在朝为官,熟知旧事。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当(大家)有疑问难以决断,就去询问张纯。
(2)这项典礼废弃,到现在(至此)已经八年,我认为可以按礼施行,按时(在合适的时候)定下决议。
(3)平时总说(经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怎样做呢?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有司奏”,是说“有官吏上奏说”,后面句子“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是“有司奏”的宾语。可以排除A和C项;
“张纯宿卫十有余年”是说“张纯担任宿卫十多年”,“十有余年”是“宿卫”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有官吏上奏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说:‘张纯担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侯的一半。’”。
故选B。
11.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中的“先来诣阙,故得复国”是说“他先到朝廷(支持新皇有功),因此得以恢复爵位和封地”,这里的“复国”应该是“恢复爵位和封地”。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提议设立辟雍、明堂来教化百姓,得到皇上的批准”错误,原文是说“乃案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明习”应理解为“熟知”;“故事”应理解为“旧事、前例”;“阙”应理解为“残缺”;“辄”应理解为“于是、就”;“访”,应理解为“询问”。
第二句中,“斯典”应理解为“这项典礼”;“于兹”应理解为“到现在”;“如”应理解为“按照”;“以时”应理解为“按时”。
第三句中,“居”应理解为“平时”;“不吾知”是宾语前置句,应理解为“不知吾,没有人了解我”;“或”应理解为“有人”;“何以”是宾语前置,应理解为“以何,打算怎样做”。
参考译文:
张纯字伯仁,是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被封为富平侯。张纯少时承袭了爵位和封地,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位和封地,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他先到朝廷(支持新皇有功),因此得以恢复爵位和封地。建武五年,被授予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精锐骑兵,安定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有官吏上奏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说:“张纯担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侯的一半。”
张纯历代在朝为官,对旧事很熟悉。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有残缺,每当(大家)有疑问难以决断,就去询问张纯。从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皇帝十分器重他,任命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接见多次。建武二十三年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时,羡慕曹参的事迹,主张无为而治。选拔掾史,都是知名的大儒。第二年,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好处。
建武二十六年,皇帝下诏给张纯说:“禘祫的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古人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应根据经典,详细作出制度。”张纯奏道:“《礼记》记载:三年一祭为祫,五年一祭为禘。《春秋传》记载:‘什么是大祫?就是合祭。’禘祭在夏四月,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所以是昭穆尊卑的意思。祫礼是在冬天十月,冬季五谷成熟,物资充实完成祭礼,所以在一起聚会宴饮。这个典礼废掉,到现在已经八年,我认为可以按照礼节施行,按时定下来。”皇帝听从他的建议,从此禘、祫的祭祀就规定下来了。
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没有战事。百姓刚刚去掉兵器和甲胄,家家充裕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查考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时的一些讨论,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于是就同意了。
建武三十年,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大典,说:“自古受天命称帝,天下太平,就会有封禅之礼,来向上天报告成功。老臣看到陛下您受命复兴国家,平定天下之乱,修复祖宗大业,抚慰天下百姓,天下平静,欣欣向荣,百姓安宁,蛮夷仰慕。《诗经》说:‘受上天庇佑,四方来贺。’您应该趁着好时机,继承孝武帝功业,在二月东巡狩猎,在岱宗行祭天之礼。表明国家复兴,记下丰功伟绩,光复祖先遗业,报告上天诸神,子孙帝位相传,这是万代的基业。”中元元年,皇帝便东巡泰山,将张纯视同御史大夫随行,呈上汉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礼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去世,谥号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