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修之有大志,颇读史籍。荆州刺史殷仲堪以为宁远参军。桓玄克荆州,仍为玄佐。解音律,能骑射,玄甚遇之。及篡位,以为屯骑校尉。随玄西奔,玄败于峥嵘洲,复还江陵,人情离散,议欲西奔汉川。修之诱令入蜀,冯迁斩玄于枚回洲,修之力也。晋安帝反正于江陵,除骁骑将军。下至京师,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旬月,迁右卫将军。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高祖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及至彭城,又使营立府舍。时洛阳已平,即本号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修治城垒。高祖既至,案行善之。王镇恶死,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值桂阳公义真已发长安,为佛佛虏所邀,军败。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佛佛死,其子赫连昌为索虏拓跋焘所获,修之并没。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为焘所信敬,营护之,故得不死,迁于平城。修之尝为羊羹,以荐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修之为太官令。稍被亲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其后朱修之没虏,亦为焘所宠。修之相得甚欢。修之问南国当权者为谁,朱修之答云:“殷景仁。”修之笑曰:“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①到门邪!”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讯访,修之具答,并云:“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称。”修之悲不得言,直视良久,乃长叹曰:“呜呼!”自此一不复及。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修之后得还,具相申理,上意乃释。元嘉二十三年,死于虏中,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书•毛修之传》)
【注】①巾韝(gōu),指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B.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C.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D.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指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也指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
B.旬月中的“旬”指十天,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这里强调毛修之的升迁速度之快。
C.索虏,南北朝时期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D.贤子多用以美称他人之子,常有过分夸赞之意,这里确实朱修之对元矫的真诚夸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修之忠于朝廷,借机尽力止变。他懂音律、能骑射,深得桓玄赏识,但在桓玄篡位后,兵败失利返回江陵之时,却用计诱杀了桓玄。
B.毛修之富有才干,得到高祖重用。高祖讨伐羌人之时,先派他修治芍陂,开垦数千顷田;后高祖进至彭城时,又让他建造官舍、修治城垒。
C.毛修之虽为俘虏,却得加官进爵。他被外族俘虏后,因擅长烹调羊羹而被推荐、提拔;后得拓跋焘宠爱,不断升迁,一直加爵至南郡公。
D.毛修之心念南国,但却终老异乡。他曾向同为俘虏的朱修之打听南国当权者和自家的情况,听后感世事变迁,悲不能语,最终卒于虏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5分)
(2)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5分)
[参考答案]
10.(3分)A
11.(3分)D
12.(3分)B
13.(10分)
(1)(5分)(毛修之)一方面有斩杀桓玄的谋略,另一方面他的伯父和父亲都在蜀地,高祖想引他为外助,所以连连给他加封显贵爵位。 译出大意给3分:“并”“加”每译对一处得1分。
(2)(5分)当初,两国鄙野之人往来,都说毛修之劝诱托跋焘侵扰宋国边境,并且将中原的礼乐制度教给他。太祖很怀疑他,(不断地) 加以谴责。 译出大意给3 分:“荒人”“中国”每译对一处得1分。
[参考译文]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他的祖父毛虎生,伯父毛璩,都是益州刺史。父亲毛瑾,官至梁、秦二州刺史。毛修之心怀大志,读了不少史书。荆州刺史殷仲堪用他当宁远参军。桓玄攻下荆州,毛修之便当了桓玄的官佐,历任后军参军、太尉参军、相国参军。毛修之颇通音乐,又能骑马射箭,桓玄待他很好。到桓玄篡位时,让毛修之当屯骑校尉。毛修之随同桓玄逃到西方,桓玄在峥嵘洲溃败,再回到江陵,人心离散,商议准备西逃到汉川。毛修之引诱桓玄到四川,以至冯迁在枚回洲将桓玄斩首。这是毛修之的功劳。
晋安帝在江陵恢复帝位,任毛修之为骁骑将军。毛修之东下到京师,高祖用他为镇军谘议参军,又加号宁朔将军。一月之间,迁任右卫将军。毛修之一方面有斩桓玄的计谋之功,另一方面是祖父和伯父都曾任益州刺史,高祖想引用他作为外助,所以连连加给他官职。高祖将讨伐羌人,先派毛修之开辟芍陂,垦田几千顷。到彭城后,又叫毛修之建立府中房屋。当时洛阳已攻下,毛修之以冠军将军职兼河南、河内二郡太守,代理司州刺史,戍守洛阳,修城治堡。高祖到洛阳检查了一通,对毛修之大为奖赏。王镇恶死后,毛修之代他为安西司马,将军还照旧。恰遇桂阳公刘仪真已从长安起身出发,被赫连勃勃所拦击,宋军溃败。毛修之和刘义真相互离散。即将脱离险境,刚登上一山岗,其中有一个曾被毛修之惩罚的,用画戟向毛修之扔去,划破了毛修之的额角,毛修之落到岗下,被赫连氏活捉。赫连勃勃死后,他儿子赫连昌被魏人拓跋焘俘虏。毛修之也落入魏人之手。
当初毛修之在洛阳,恭谨地伺候嵩山寇道士,寇道士很得拓跋焘信服,寇道士想法保护毛修之,所以毛修之才得保命,被带到平城。毛修之曾做过一次羊羹汤,送给魏国一个尚书品尝,那尚书认为味道非常好,便献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大喜,便让毛修之当了太官令。慢慢得到拓跋焘的宠爱。于是毛修之也当了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之后朱修之也陷身魏国,也很得拓跋焘宠爱。两位修之关系很好。毛修之问朱修之南国当权的人是哪个?朱修之说:“殷景仁。”毛修之笑道:“我当年在南方,殷还是小孩,我以后如果回到南方,还要穿戴衣帽到他门下伺侯吗?”一年多不敢问家中消息,好久后才询问,朱修之回答很详细,并且说:“令郎元矫,颇能自理,很得舆论好评。”毛修之悲痛得几乎说不出话,直直地看着远方,长叹一声“呜呼!”从这以后,再也没问家中信息。当初两国流民往来,都说毛修之劝诱拓跋焘侵扰宋国边境,并且传教他有关中国的礼乐制度等。太祖很怀疑他,不断地加以谴责。朱修之后来回到南方对这些冤枉都力加洗刷,文帝才释然不问。元嘉二十三年(446),毛修之在魏国去世,享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