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防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日:“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先生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防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日:“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有一器似瓯,可容一斛,上有金错字,时人无能知者。时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上《汉书》真本,献之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刘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具异状十事。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B.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C.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D. 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B. 博士,古今词义相近,标志一个人精通一门学问或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学位。
C. 丁母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须辞官回家守丧,称作丁忧,母亲去世称丁母忧,或称丁内忧。
D. 义疏,本指我国古代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之遴好学能文。八岁即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十五岁被举荐入仕时,所作对策令沈约、任昉都感到惊异。
B. 刘之遴颇受恩顾。当他母亲年岁已高时,高祖为了让他尽到赡养母亲的孝心,令他衣锦还乡,任南郡太守。
C. 刘之遴好古爱奇。他在荆州收聚几十上百种古器,其中一古器像瓯,上有嵌饰的金字,他都认识。
D. 刘之遴学问渊博。当时《左氏传》独缺高祖的义疏,刘之遴便写《春秋大意》等共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值之遴 坐,昉谓瞻日:“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先生所宜甄擢。”
(2)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适逢刘之遴在座,任昉对王瞻说:“这是南阳人刘之遴,学问出众却没有做官,先生您应当甄别擢用他。”
(2)我听说妻子儿女都健在,(那么)对父母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位与俸禄双全,(那么)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已得到满足,(可)依公理却忘记了奉公的节操。
翻译:
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刘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昉看了都很惊异。初出仕任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适逢刘之遴在座,任昉对王瞻说:“这是南阳人刘之遴,学问出众却没有做官,先生您应当甄别擢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刘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张稷刚被授任尚书仆射,委托任昉写辞让官职的奏章,任昉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成。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衣锦还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东王长史,照旧任太守。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刘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我听说妻子儿女都健在,(那么)对父母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位与俸禄双全,(那么)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已得到满足,(可)依公理却忘记了奉公的节操。”于是被有关部门上奏免去他的职务。很长时间,才任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刘之遴喜好古玩,在荆州收聚几十上百种古器。有一古器像瓯,容量为一斛,上有嵌饰的金字,当时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当时鄱阳嗣王萧范得到班固进呈的《汉书》真本,将它献给皇太子,皇太子让刘之遴与张缵、刘溉、陆襄等人检校它与现行本的异同。刘之遴列举十条不同之处。刘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惟有《左氏传》尚缺,刘之遴便写《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共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太清二年,侯景叛乱,刘之遴避难返回家乡,未到,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