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①;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②,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注释】:①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②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C )。(1分)
A.而 B.则 C.之 D.其
22.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3.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写竹柏 “生能傲冰雪,死能利栋宇”,和杉树是相同的;但是在挺直这点上,杉树胜过竹柏。通过对比突出杉树挺直的特点。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一:用整句写出了杉树的高耸的样子,就像太常旗,像乘露盘的长柄。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气势,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句式整散结合,将杉树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完备;而且节奏上富于变化。
示例二:用两个短句来写杉树高耸的特点,主要用长句来写杉树凛然的气势,又辅以短句来补充杉树不可侵犯的样子。长句短句结合,将杉树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完备;而且节奏上富于变化。
25.全文紧扣“直节”二字,构思精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4分)
文章第一段写了“直节堂”建堂及命名的缘由;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对杉树挺直的描写,赞美了杉树的刚直不屈,继而由物及人,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转入对人“直节”的赞美;第三段承接第一段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全文紧扣“直节”二字,构思精巧。